首页

足踩踏痴

时间:2025-05-29 06:40:29 作者:扎堆隧道打卡拍照?莫拿生命换“出片” 浏览量:14251

  据央视网报道,近日,上海新华路隧道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。有网红博主在夜晚进入这条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的隧道,只为拍出“王家卫风”的照片。而在社交平台搜索“电影感隧道拍照”“复古港风”等,均有不少“指路教程”。照片中,打卡者在新华路隧道两侧应急人行通道中,全然不顾边上驶过相距不到半米的车辆。更有人选择坐在应急人行通道上,双脚踏入机动车道内。对此,上海交管部门已展开专项整治。

  光影交错、车流穿梭、幽暗深邃……夜晚的隧道确实自带电影的“氛围感”,然而也正是因为灯光昏暗,驾驶人视线不清晰,稍不留神就会酿成交通事故。这些网红博主为了蹭热度、博流量以身犯险,不仅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,也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,危及他人生命安全。

  一段时间以来,拿生命“凹造型”的争议事件屡见报端,有人为吸引眼球,坐在悬空伸出悬崖的“试胆石”上拍照;有人不顾交通安全警示牌,直接躺在“网红公路”中间拍照;还有人醉心未经开发的“野生景区”,只为求得一组惊艳朋友圈的照片……

  明知道涉险拍摄害人害己,为何总有人无视规劝,铤而走险?以此次隧道打卡事件为例,这里面,首先是“流量至上”在作祟。纵观各路“教程”不难发现,博主们往往会细致标注“最佳机位”“最佳拍摄时间”和“最王家卫”式的后期参数等出片“要领”,却对明晃晃的“禁止行人通行”等交通标志绝口不提。而社交平台虽标注了“危险行为、请勿模仿”,但那小小一行的提示字样极易被忽略,不足以让公众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风险。

  此外,打卡拍照的潮流之下,很多网友抱有从众心理、侥幸心理:别人的社交平台都是“精装修”,自己也得跟上潮流;夜里车辆不多,“就拍几分钟出不了啥事儿”……殊不知,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,类似的心态很容易将自己推向险境。

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想要记录生活的心情也可以理解,但在绞尽脑汁想构图、比姿势的同时,也要有底线意识,时刻绷紧“安全守法”这根弦儿。若是拿生命作赌注,出片一旦变“出事”,对个人对家庭而言都是终身的遗憾。

  及时遏制这种危险行为,需要动员多方力量,构建更全面的治理体系。一方面,对于网红博主漠视公共安全、诱导涉险拍摄的行为,相关平台要进行有效约束,加强审核力度,及时切断传播链条,对违反规定、屡禁不止的账号予以封禁,并强化相关风险提示、安全提示。另一方面,监管部门也要畅通群众举报通道,制定应急预案,对在危险地段“扎堆打卡”的市民及时进行疏散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,公众自身应理性看待“网红打卡”,对无视安全的冒险行为做到不点赞、不跟风、不传播。

  对于网红博主来说,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蹭;对于你我来说,再美的照片,也不值得用生命去换取。期待治理手段不断创新,推动规则意识入脑入心,让“打卡”成为记录美好生活的窗口,而非公共安全的漏洞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产能过剩?——美国政客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靠谱吗?

乾隆皇帝因《大藏经》有汉、藏、蒙古文本,独缺满文本,便在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下令设内府“清字经馆”,以汉文、藏文、蒙古文、梵文《大藏经》为底本,翻译刊刻满文《大藏经》。满文《大藏经》在清时是与《四库全书》并行的巨大文化工程。其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用满文与其他民族文字对译而成,对于满文的成熟作用巨大。这部满文《大藏经》,也是部头最大的满文书籍,全书于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翻译完成。同年12月,清字经馆失火,损失惨重,部分经版被烧毁。烧毁部分又经重新补刻,于乾隆五十八年(1793)才全部刷印装潢完成。故宫博物院现藏满文《大藏经》76函,605种(33750页),雕版4万余块。它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,是“康乾盛世”的产物。

揭开北周武帝宇文邕“神秘面纱”:展厅变身科技考古“实验室”

在上述券商营业部人员看来,营业网点的撤并和新设都服务于各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战略,作为营销获客的窗口,营业部的职能在未来并不能被取代。但在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,未来营业部的发展需要继续提升投顾服务和产品销售两方面,提升营业部员工综合服务能力及产品甄选及销售能力是核心。

【讲习所·众行致远】习近平:中俄世代友好的深厚情谊不会变 济世为民的大国担当不会变

东莞发布超4300个岗位 薪资普遍在5000元以上

5月中旬,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白先生报警称,其在某直播平台观看开翡翠原石直播并花费4000余元购买了翡翠原石。后发现,商家寄来的翡翠与直播间看上的翡翠存在明显差别,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,自己买的翡翠还掉色。

首份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中央文件印发(全文)

“这条绿树成荫的古蜀道经历了千年风霜,我们仿佛在与历史对话。”第一次见到如此古老巨大的柏树群,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学生黄飞虎“很享受行走其间”。他表示,广元自然风光秀丽,正是柏树种植及保护的传统孕育了翠云廊的独特风景。“如果有机会,下次回中国还想再次到访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